樱花与枫叶交替的京都,勾勒出跨越千年的古典诗意。作为历代贵族的所在地,京都自15世纪起就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

 

图片

 

瑞凤唐花

 

声声机杼中,织匠们埋首于织机前,用丝线绘成一幅幅图画,以每天70厘米的速度,将一生的岁月换成了华贵的织锦。

 

图片

 

完成整个织布过程需要20余道工序,这些工序大部分由专业手工人员完成,可分为企划、制图、原料准备、机械准备、织造、成品六大部分。

 

图片

底图是一匹西阵织的灵魂

 

图片

西阵织最大的特点是先将熟丝染色而后手工编织图案

 

图片

纱线染色后整理穿综

 

图片

机织是以纱线作经、纬按织物结构形成机织物的工艺过程

 

图片

 

缀织是把经线包在纬线里面的编织方法

匠人会给自己的指甲修一个凹槽,方便推线

 

图片

西阵织背面

 

西阵织的品种十分丰富,仅国家指定的品种就有12种,包括缀织、经锦、纬锦、缎、子、锦缎、绍巴、风通织、模仿织、凹凸织、天鹅绒织、飞白花纹和茧绸等常规织法。

 

图片

立拼格子 紫云织

 

部分创新织法中,还加入了金银和纸碎条,在织造前,把金箔和银箔贴在和纸上,便于长期保存,然后将镀层纸碾为碎条,用流传百年古老的技术将其和丝线织在一起,形成精细美丽的面料。

 

图片

 

时间转到1200年前,西阵织源起于日本京都,是日本国宝级的传统工艺品,有日式蜀锦之称。

 

图片

织金花鸟

 

了解西阵织的源起,先来看看蜀锦。世界上最早的丝织品出现在5000多年前的中国,蜀锦是汉至三国时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所产特色锦的通称。蜀锦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已有大量生产,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的经锦为主。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很广,行销全国。

 

图片

汉代蜀锦残片

 

20多年前,新疆尼雅古城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因其精美纹饰和汉字,一举震惊考古界。这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不仅五组经线同时起花,同时还达到了220根经线/厘米的密度,堪称汉代织锦技艺的巅峰。这种难度极高的织造技艺,不仅让织锦产生了厚密的质感,也可以织出更丰富的花纹。

 

 

图片

国家宝藏“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唐代后期经西域演变传回,蜀锦发展了纬起花的纬锦,图案有格子花、纹莲花、龟甲花、联珠、对禽、对兽等,十分丰富。在唐末,又增加了天下乐、长安竹、方胜、宜男、狮团、八答晕等图案。

 

图片

唐代蜀锦残片

 

 

延历13年(794年),平安京设立负责管理宫廷织物的“织部司”,日本纺织业得以发展。唐代纬织蜀锦传入日本,是日本国宝级织物西阵织的前身。

 

图片

唐风织金团花

 

平安时代后半,这种官营的织物作坊逐渐衰退,工匠们便在织部司东边的大舍人町聚集定居,脱离宫廷的管理,开始自由作业。制造出“大舍人之绫”、“大宫之绢”等纺织品。除此之外,他们还钻研从中国的宋朝传来的绫织技术,开发出独特的唐绫,作为与神社寺院的装潢相配的典雅织品而被人们所珍爱。

 

图片

博物馆八棱镜 重文礼赞

 

室町中期,在京都爆发了东西军之争,史称应仁之乱。战乱持续了11年之久,大舍人町的纺织业陷入毁灭状态。战乱平息后他们重返京都,室町末期,西阵织及其产地西阵获得朝廷的认可,受到丰臣秀吉等人的保护。而随后工匠们自主引进中国明朝的纺织技术,生产出优秀的绸缎,进一步推动了西阵织的发展。西阵织成为日本的丝绸业代表的同时,也成为了京都具有代表性的产业。

 

图片

汕头绣

 

礼承始终严选每一块面料,设计服装时大量使用了西阵织。尊重每一块面料后面的匠人,每一件作品都是隔空的交流,设计的新生。

礼承美学继承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同时又融入清新舒适的现代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贵而实用的新风格。

 

礼承2020作品欣赏

 

图片

正绢T&西阵织一片裙

 

图片

西阵织丝绒上衣&友禅五片裙

 

即刻探索购买

 

 

图片

 

 

 

礼承美学

朴雅莫争

岁时染泽

美承在久

 



猜你喜欢

 

西阵织半裙

如意圆领袍

金银丝风衣

正娟风衣

 

见证历史的圆领袍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