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an Didion

(1934年12月5日-2021年12月23日)

 

  琼·狄迪恩(Joan Didion)

美国著名作家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23日,美国著名作家琼·狄迪恩(Joan Didion)因帕金森并发症,在纽约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7岁。

 

 

琼·狄迪恩 Joan Didion

 

这位新新闻主义的代表拿过美国国家图书奖、曾在白宫接受总统奥巴马颁发“国家人文勋章”、并曾获《纽约时报》“最出色的散文书写”赞誉的杂志编辑、记者、散文家和小说家,以她独树一帜的文学作品与个人风格在美国文坛傲然而立。她晚年创作的《奇想之年》亦曾在中文出版市场引发讨论。

 

近些年来,关于这位女作家最具话题性的新闻,或许就是2015年,当时已80岁高龄的琼·狄迪恩突然出现在知名时装品牌CELINE的新一季广告大片上。片中的她一头白发,身着一件黑色针织上装,戴一副oversize的墨镜,再配一条夸张的吊坠项链,几乎就是标志性的CELINE风格。

 

 

琼·狄迪恩为CELINE拍摄2015年广告大片

 

这组广告大片立刻引发了轰动,不仅因为这似乎是一位已经属于上个世纪的名人,也因为一头银发的琼·狄迪恩似乎比任何人都能诠释一种时尚精髓。就连《纽约时报》也专门打来电话采访,直到所有人都获得了他们满意的答案:听到这位高龄“模特”亲口说出“我是这个品牌的粉丝;我有幸拥有几件Celine”。

 

事实上,琼·狄迪恩是时尚界多年的老朋友。例如,1987年,她曾和女儿一起为GAP拍摄广告大片。

 

 

GAP广告大片上的琼·狄迪恩(右)与女儿

 

她的形象还要更早为世人熟知。除了在时装品牌广告上露脸,她年轻时的生活照,新闻记者描述她的形象,以及《VOGUE》给她拍摄的照片,都让这位作家名噪一时。

 

 

CELINE在2015年的广告大片

(右)就是对狄迪恩生活照(左)的完全致敬

 

在这些照片中,琼·狄迪恩的风格往往不着痕迹,却又有强烈的辨识度,让任何人看到都忍不住要感叹:这才是有态度的知识分子该有的样子。

 

清冷、孤傲、淡然,带着超然世外的气质,让琼·狄迪恩被媒体与众人奉为“作家的理想形象”。

 

 

琼·狄迪恩

 

他们尤其喜欢用“A Chic Writer”去形容她。她的招牌式穿搭——简单的纯色T恤、没有线条的素色连衣裙、再加一副墨镜,几乎就是当下流行的极简风、北欧风的翻版。而这种“少即是多”的风格,在她的穿着与文字世界,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统一。

 

 

 A Chic Writer   

 

琼·狄迪恩在中文世界或许并不那么有名,但你可能在近年出版的一本书上见到过她: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

 

这本书里讲到了太多既有名气、又风格瞩目的作家,例如菲茨杰拉德、波伏娃,但占据封面的却是个许多人叫不上名字的陌生女人——并且是独自一人。

 

在封面照片里,她倚靠在自己的黄色跑车Chev Corvette前,身穿一条宽松的及踝连身长裙,脚踩一双人字拖,漫不经心地用指尖掐着一支烟。她双腿交叉,姿态放松,专注的神情中有一丝疏远和刚硬。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8年,琼·狄迪恩34岁

 

这段时间,也就是1960年代和70年代,正是狄迪恩被视为文学女神的时期。而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位Chic Writer的文学生涯始于大名鼎鼎的时尚杂志——《VOGUE》。

 

琼·狄迪恩生于1934年,在加利福尼亚长大,父亲是二战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一员。因为工作需要,狄迪恩被迫跟随父亲不断搬家,学业也断断续续。但她自小酷爱读书,并在日后考入加州伯克利大学主修英语。大四那年,她参加了美国版《VOGUE》赞助的写作比赛,力拔头筹,并得到了去杂志社纽约办公室工作的机会。

 

 

琼·狄迪恩

 

琼·狄迪恩前后为《VOGUE》工作了7年。这期间发生了三件至关重要的事,可以说,我们从照片里和从文学史上了解到的琼·狄迪恩,都源于此:

 

1.她掌握了简洁精炼的写作风格,学会写尽可能简短的句子。

 

这源于她在杂志社遇到一位执着于“正确”的形容词和“有冲击力”的动词的编辑,坚持让她将把三四百字的文章缩写到50字,删掉所有无用的句子,狄迪恩的写作能力由此精进。

 

 

 

2.她选择能随时打包就走、随时能融入人群的衣着。

 

为了应对记者的职业特性,她选择能随时打包就走、随时能融入人群的衣着,例如纯色T恤、方格衬衫、丝质针织连衣裙。这种简约、慵懒、无造型的风格,在1950年代末的美国女人中格格不入:那是一个还对长手套,小礼帽和束腰裙唯命是从的时期,却让琼·狄迪恩的风格有着非主流的个性。

 

3.她认识了约翰·格雷戈里·邓恩(John Gregory Dunne)

 

彼时约翰·格雷戈里·邓恩(John Gregory Dunne)正为《纽约时报》写稿,他将在日后成为与她相伴近40年的丈夫,她在文学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她一生的精神伴侣。

 

 

琼·狄迪恩一家

 

 

 少即是多:风格即本人  

 

波普艺术家Andy Warhol创办的《INTERVIEW》杂志,曾与琼·狄迪恩同样在1970年代享有声誉。杂志曾采访过琼·狄迪恩,与她对话的正是Andy Warhol本人。其中有个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衣服?”,琼·狄迪恩回答:

 

我喜欢宽大的毛衣、长裤、宽松随意的长裙,舒适的鞋。

 

 

琼·狄迪恩

 

如果琼·狄迪恩生活在Instagram、小红书的时代,她一定是最受时尚博主、生活方式达人追逐的时尚icon之一,就像现在的年轻女孩们广为效仿她的行李清单:

 

在代表作《白色相册》(The White Album)中,她曾写到自己的packing list,其中都是为应对临时出差而准备的行李物品。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应当就是排在前面的这几样:

 

2件裙子

2件针织衫或紧身衣

1件套头毛衣

2双鞋

睡袍,拖鞋

香烟

波旁威士忌

 

之所以选择裙子、套头毛衣,因为这是极普通的穿搭,方便去任何地方采访。这份清单曾被狄迪恩贴在自己的衣柜门上,以便无需思考就能收拾行李,随时出发。就是这样一份从头至尾都出于实用考量的清单,却被时尚界拿去借题发挥,变成「Didion Look」。

 

这不禁让人想到,狄迪恩常年都要戴墨镜、甚至在室内也不例外,只是因为她的眼睛对强光特别敏感而已。

 

 

琼·狄迪恩

 

不仅是时尚界会“误读”琼·狄迪恩,因为她那些疏离而冷漠的形象,外界还一度流传着“琼·狄迪恩的脆弱感”的迷思。对此,琼·狄迪恩也有自己的解释:

 

“我猜是因为我个子很小,而且我不怎么和陌生人说话。我写的大多数句子都是飘散而去的,而不是完整地终止。这是我的习惯。我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我表现出来的这种疏远感可能是我开始写作的原因之一。”

 

 

琼·狄迪恩

 

狄迪恩身高不到 1.6米,体重不到90斤,她小说里的女性角色也大都与她相似,她们外表柔弱瘦削,表面上游离在生活之外,实际上却有着坚硬的内心,就像狄迪恩曾经公开赞美的美国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

 

狄迪恩也一向不喜欢将女性作家的作品形容为“敏感”的偏见。这个词也的确与她的作品无关。

 

为了生存,我们为自己讲述故事”(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是琼·狄迪恩最受认同的一句名言。她喜欢用第一人称写作,把自己的观点糅合到故事中去。散文家、小说家、记者都是她的身份。

 

 

琼·狄迪恩

 

1963年,为寻找写作灵感,她在纽约工作两年后搬去旧金山,见识了被反战主义、反种族歧视、反同性恋歧视、致幻剂、摇滚乐席卷的1960年代,并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了她最为人称道的作品,新闻文学代表作——《向伯利恒跋涉》。这部非虚构文集被《纽约时报》誉为“一部丰富的作品,呈现出美国当下最出色的散文书写”。

 

此外,她还著有《白色相册》《萨尔瓦多》等报道文集,记录下美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现实状况。

 

 

琼·狄迪恩

 

如果你曾阅读过这些作品,就会领教到狄迪恩的文字不仅在1960-70年代是出众的,放在今天来看仍然铿锵有力。

 

狄迪恩在遣词造句上很有讲究,她认为句式构架和表达句意之间关系紧密。这肯定要归结于海明威的影响。她曾经告诉《巴黎评论》,自己很早就开始读海明威:“我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开始读了。他书里的句子对我来说有着磁铁一般的吸引力。因为它们很简单,或者说它们只是看上去很简单,但并非如此。没有人像他那样吸引我。”

 

但狄迪恩的语调并非海明威那样的大男子主义,而是细腻独到,时而忧郁。

 

 

琼·狄迪恩

 

那是一种像手术刀一样的文字,准确,冷静,专注,有力,却不失对细节的关注。

 

这样的写作方式,与琼·狄迪恩的穿衣风格是异曲同工的。这暗示我们,那些在她身上松松垮垮、缺乏曲线的衣着,其实全部是精心挑选的结果。

 

就连在写作时,狄迪恩也喜欢不厌其烦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装束。

 

 

琼·狄迪恩

 

在《再见了一切》中,狄迪恩写到自己第一次来纽约的那个夏天:

“我从老艾德威尔德机场临时航站楼的道格拉斯 DC-7 客机上走下来,穿着一条在萨克拉门托很时髦但在此时此地已经不那么时髦的新裙子,哪怕这里不过是老艾德威尔德机场的临时航站楼,温热的空气带着霉味。”

 

在报道加州著名的曼森谋杀案时,狄迪恩提到自己如何帮助曼森家族成员 Linda Kasabian 购买出庭作证穿的连衣裙:

“她在便条上这样指示,‘短款,但不要极短。如果可能,就买丝绒的。翡翠绿或金色。或者:一条墨西哥农妇式连衣裙,刺绣或绣花的。’”

 

在小说《顺其自然》中,白色的服装屡次出现,构成了一种隐喻:女主人公Maria因怀孕而倍感沮丧,她穿上白色绉布睡衣参加派对,在白色床单上入睡,幻想在睡眠中流产。她开车去堕胎的路上,一个穿白色裤子的男人坐在她身边,谈论汽车车型。

 

 

琼·狄迪恩

 

这些文字中,无论是关于女性、还是关于服装的描述,总是十分生动,而服装也借由狄迪恩的笔触获得了意义。

 

它们也征服了一个时代,在男权主义的世界,为女性争取到一席之地。狄迪恩无疑鼓舞了数代美国女人的精神和思想。就像当时的纽约女性一度都以狄迪恩为榜样,希望成为像她一样聪明又时髦,思想不空乏的女人。

 

 

 Age gracefully,优雅地老去  

 

“少即是多”是狄迪恩的风格精髓,也是她经历生离死别后对待人生的态度。

 

 

琼·狄迪恩(左)

 

 

2003年,她的丈夫因心脏病逝世。一年后,她的女儿也因病去世。两年接连失去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悲痛让狄迪恩再次提笔,写出了《奇想之年》和《蓝夜》——前者获得美国国家非小说类文学奖,角逐普利策传记奖,被编译成法文剧本,最终在巴黎搬上舞台。

 

狄迪恩在《奇想之年》中按叙事顺序讲述了丈夫逝世之前和之后的时光。这本书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丈夫和女儿,也为了重新整理和思考支离破碎的信念。

 

《蓝夜》则无顺序地讨论了为人父母、变老、死亡等话题,虽然不曾直言悲伤,字里行间尽是世事无常。

 

 

琼·狄迪恩

 

它们不禁让人再次想起CELINE大片中的狄迪恩,那一头自然的灰色银发,脸上那写满故事的每一道褶皱,那淡然自若的神情,正如同她那简练、自信的自我风格贯穿了一生。

 

琼·狄迪恩用毕生的时间展现给我们,知性美无关岁月,只忠于内心。

 

 

 琼·狄迪恩的阅读清单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下是琼·狄迪恩最爱的书籍。

 

《永别了,武器》欧内斯特·海明威

《胜利》约瑟夫·康拉德

《游击队》V.S.奈保尔

《巴黎伦敦落魄记》乔治·奥威尔

《仙境》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好兵》福特·马多克斯·福特

《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罪与罚》思妥耶夫斯基

《相约萨马拉》约翰·奥哈拉

《刽子手之歌》诺曼·梅勒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华盛顿广场》《一位女士的肖像》《大使》《黛西·米勒》《阿斯彭手稿》《螺丝在拧紧》

《快艇》Renata Adler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Notes of a Native Son》詹姆斯·鲍德温

《柏林故事》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罗伯特·洛威尔诗集

W.H.奥登诗集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