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ristian Dior
Un destin Haute Couture

克里斯蒂安 · 迪奥(Christian Dior )
迪奥品牌创始人
█ 当我们谈论二战之后的时尚,有一个人的名字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因为在时尚历史中,有一个人完完全全定义了整个战后时代。但是比起革新,他的创作更像是一次“文艺复兴”。 Chrstian Dior,为战后的世界编织了一场仲夏夜之梦。
Christian Dior,1905年出生在法国 Granville的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中的第二子,也是母亲 Madeleine Dior最喜欢的孩子。就在Dior出生的那一年,为了取悦妻子,Maurice Dior购置了一处位于悬崖边上的房产。这栋别墅拥有成片的空地,但由于海风的侵袭,前屋主放弃了对这里的打理,任由它被荒废。但是Madeleine Dior是位狂热的园艺爱好者,她很快便爱上了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荒地”,在她的努力下,这里被改造成一座漂亮的英式花园。在充满着咸湿的空气中,Dior与母亲在这座花园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宁静悠扬的午后,灼热的太阳、母亲的身姿以及明丽的花海,成为了Dior一生的灵感之源。

位于Granville的Dior博物馆的花园一角
“在这里,我拥有最温柔和奇幻的回忆。不仅如此,我的生命、我的风格、我的所有,几乎都与这里以及这里的建筑紧密相连,”Dior回忆到,“无比温柔的粉红色鹅卵石混入灰色的砾石之中,这也成为我在服饰设计中最喜欢的两种颜色。”
母亲Madeleine是Dior世界中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位缪斯。她身姿纤细,热衷时尚,在诞下Dior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六岁。童年的Dior喜欢待在母亲身边,陪伴她出入时装店,倾听她讲和花有关的故事,和母亲有关的一切,给予了他对“优雅”的最初定义。这时的母亲还喜欢穿着百丽时期的时髦裙装 -柔软圆润的肩部、束腰缔造的纤细腰线以及扩散的裙摆,在她的日照中,我们看到了日后Dior女郎的影子。

漫漫长路
当我们谈论Dior时,常常会过度聚焦在“新风貌”上,但不能忽略的是,在发布花冠系列礼服时, Christian Dior已经41岁了一每个精彩故事的高潮都需要铺垫,即使有时候这些铺垫冗长且无趣。

年轻时的Dior梦想成为建筑师,但父母却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外交官,一向内向寡言的Dior遵从了期待,放弃了学习建筑的梦想,进入大学学习政治学。但在自己并不热爱的领域里,他无法获得任何满足感,20岁的他更乐意与巴黎的艺术家们谈天说地。1928年,Dior说服了父亲资助他在巴黎与朋友Jacques Bonjean开设画廊。尽管在4年后他就因资金问题--父亲破产--关闭了画廊,但经营期间,包括达利、基里科、米罗和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都曾在这里出售。

Dior 经营的画廊所展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
这一时期,Dior完全浸润在当时的先锋艺术之中,从对艺术的偏好上来看,他对将现实意象拆解并抽象重组的解构主义作品更有兴趣。我们印象最深刻的Dior设计,往往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在形体上给予视觉冲击,把熟知的概念拆解重组,创造出熟悉又新奇的设计,是Dior最惯常使用的方式。

百丽时期的女性着装
画廊生意的失败,父亲的破产直接改变了Dior的人生轨迹,出身于富有中产阶级的他开始需要为钱烦恼。在众多的谋生之路上,他选择了时尚设计。在1934到1938年期间,他为时尚杂志创作插画,并向当时著名的时尚工作室出售自己的设计稿,其中就包括Jean Patou,Nina Ricci,Maggy Roff和Balenciaga。1938年,Dior被Robert Piguet招入麾下,并开始系统学习服饰的结构。尽管中间因为二战的爆发,Dior与Piguet的工作关系断断续续,但他十分尊重且珍视这段经历,他说到:“Robert Piguet教会了真正的优雅来自于简约之美。”在为Piguet工作期间,Dior结实了后来的另一位时尚大师Pierre Balmain。Dior性格低调内敛不善言谈,Balmain却热爱社交,这样一冷一热,性格迥异的两个人,却在艺术上惺惺相惜。在交好的这段时期,Dior和Balmain都对彼此的设计产生了影响,以至于在早期的作品上难分彼此。
1942年,服役结束的Dior开始为Lucien Lelong工作,此时他早已有了独立创建品牌的想法。1946年,当他被Marcel Boussac邀请去为时装屋Philippe et Gaston做设计的时候,Dior拒绝了,他已经不想再为别人的品牌工作了,是时候以自己的名字发表作品了。而Boussac是极度认可Dior的才华的,他决定资助这位年过四旬的设计师成立时装屋,1946年12月8日,House of Dior在巴黎开业。

Christian Dior

新风貌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45年结束。不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战争彻底打破了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统治地位。满目疮痍的欧洲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战前水平,尽管享乐主义是大战后的普遍现象,但这一次却是“节俭风气”席卷了欧洲社会,因为真的没钱了。然而“节俭”是被迫的选择,尽管只有少数人因为战争失去生命,但战争却摧毁了每一位幸存者对社会、对未来的安全感,因此社会危机之后往往伴随着“及时行乐”的风潮 -毕竟生命比想象中短暂,死亡可能近在咫尺。但节俭的风气无法弥补社会集体性的安全感缺失,人们只能另辟蹊径,在过往的记忆中寻找幸福,干是传统的家庭模式和社会性别分工成为了人们安全感的寄托-漂亮的全职主妇让家成为丈夫的温柔乡。
1947年2月12日,刚刚独立不就的 Christian Dior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个系列--花冠礼服系列,时任美版BAZAAR主编的Carmel Snow激动地对他说:
亲爱的Christian
你的长裙带来了一种新风貌。
一位路透社的记者将这个短语记录下来,然后从窗户把这张纸片扔个等待的递送员,于是关于“新风貌”的新闻在同一天传播到了美国。

从新风貌诞生的那一天便被争议环绕,尽管Dior想通过这个系列长裙将女性带回到战前的美好之地,让女性重拾美丽,但抛开在节俭风气下不惜成本大量使用奢侈材料不说,花冠系列的蜂腰把几十年前好不容易脱下的束腰又系了回来,这是包括Gaby Aghion和Chanel等女性设计师无法接受的。然而在褒奖和批评之声争论不休之际,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正因战争富得流油,巴黎人买不起的衣服他们可以照单全收,而普通人也并不会对一件衣服背后的文化意义进行刨根问底,大多数人只知道,有个叫Christian Dior的人设计出了全巴黎最好看最时髦的裙子。而有趣的是,但欧洲战后短缺现象结束后,对新风貌的争议也戛然而止。
新风貌很快席卷了整个时尚界, Dior凭借一己之力将巴黎回归“时尚之都”的地位。
廉价的翻版也很快被推向市场,买不起Dior新风貌的女性也纷纷穿起了细腰的沙漏型女装。如果说哪一个人名可以定义整个时代的时尚风格的话,那一定是Dior的1950s。




十年
突然间Christian Dior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人们在对新风貌意犹夫尽的同时开始期待这位年过四旬的时尚界新星带来的下一个惊喜。1950年,Dior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和玛格丽特公主设计了一个新系列,玛格丽特公主也称为他最忠实的追随者之一。在1947年到1957年这一年间,Dior推出了超过70个系列,同时也不断地在海外进行着商业扩张,到了1951年,他的雇员已经超过900人。1955年,他启用了一位年轻人做设计助手一Yves Saint Laurento。

虽然沙漏型女装是Dior最为著名的设计,但他的创造远不止“新风貌”。也许是年轻时未能实现的建筑师之梦作祟,Dior对服饰的创造总是从结构入手,并会对每一种结构进行详细的阐释和分析。A line, Y line,H line和Zig zag是Dior所提出的最为著名的四种款式,以A line为例,即成A字型从上向下打开的裙装类型,它可以是从胸部开始打开的连衣裙,也可以是从腰部开始向下舒展的半身裙。尽管有些版型在他提出概念前就已经存在,但从未有人像Dior一样如此系统地去总结归纳一种风格。随着时代的变化,相同版型在不同的年代下呈现出迥然的设计风格,然而唯一不变的是Dior所给予它们的定义。


1957年,Dior突发心脏病离世。他的离去就像在高潮时戛然而止的演奏,伴随着观众的愕然,乐手离场。回看Dior的一生,他低调寡言,只有他的作品用最张扬的语言重塑着时尚的结构。他用最明媚的色彩为世界编织了一个美梦,梦的起点在一处悬崖边的宅院,院中开满绚丽的花,清凉的海风吹动着一位女士的裙摆,她站在花海的中央,纤细的腰线让她看起来无比温柔,她笑着对他招手,仿佛世界的纷争从未存在,这才是现实,而远处的硝烟才是一场梦。

1957年,YSL 在 Dior 的葬礼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