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针竖线》
汤汤手作饰品展
开幕
2022·12·17下午2:00
展期
2022·12·17~2023·1·3
(周二店休)
时间
11:00~19:00
地址
花鸟虫鱼陶艺/成都柿子巷七号附九号
在古希腊神话里
命运女神克罗托用纺锤
纺出每个人的命运之线
●
数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走出洞穴,从植物中发现了纤维的秘密,至此在织物之网中孕育文明 。捻线、编织、捆系工具、缝补兽皮......考古学家们认为:远古时期,女人们用于编织的时间远多于制作陶罐的时间。
在旧秩序下,青铜与铁器是男性的武器,针线便是女性的“武器”。通过编织、纺织、刺绣获得经济力量与社会价值的同时,有了表达自我充实生命意义的途径。
一根线在女性的巧心妙手下绣成花结成树,从母亲到女儿,又直至成为母亲。如线的两端,命运带着遥远记忆的根须,紧紧盘住。
在新的时代,在温暖织物的层层包裹中,女性艺术家总能穿过线头绳结,亲近并拆解织物的意象,试图挣脱身份与文化的偏见,或是寻求情感与记忆的回归。法国雕塑家路易斯·布尔乔亚用丝线与碎布创作软雕塑:“迷恋针的魔力,而丝线是与母亲的连接,就像未曾剪断的脐带”;日本的装置艺术家盐田千春用丝线作为主要的作品元素,编织时空;智利艺术家塞西莉亚·维库尼亚说:“在安第斯山脉,人们从不写作,他们将意义编织到纺织品和打结的绳索中。”......
她们善于保存、修补、延续。
图自网络
●
汤汤,疫情前在成都经营着一家日本器物店。疫情以来,物流运输大受影响,于是退回至家中,一张木桌、一把剪刀、铺开绣针与绳线,便开始了新的工作。在有限的生活空间里,埋头于刺绣与编织,以针线绘制,以绳结记录,让思绪归拢,给这段不确定的日子透进一束温柔的光。平针绣、结粒绣、轮廓绣;卷结、扭结、七宝结......传统的针法和结法,在她的手里像万花筒般组合变幻。色系以黑白灰为主,来自设计师的偏好。耳畔腕间,于素净淡雅之中见锦绣天地。
●
为何开始做饰品
多年前就因为兴趣爱好有做一些刺绣的小物件,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减少出门,居家的日子就把刺绣又捡了起来,并且对编织也产生了兴趣!
有关于织物的温暖记忆吗
在我儿时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是穿母亲或者外婆亲手织的毛衣、围巾长大的,所以那份温暖让我对织物有很深的记忆和感受。
在图案和材料的选择及搭配上是怎么考虑的
可能是早年平面设计的工作原因,让我常常被附有构成美感的视觉吸引,在创作上我希望通过构成基础做出自由的审美变化。创作中通过针、线的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及手法交织使平面变得立体,我不会做出明确的搭配考虑,我更喜欢在过程中做调整,通过点线面的对比、材质的粗细、色彩的搭配随性组织发展出变化,这样的过程中常常会打破自己的预想带来惊喜。
开器物店和成为饰品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器物店更多是通过自身的审美力去发现,找寻适合自己店风格的日常生活用品并推荐给用户。饰品创作更个人,也更自由,可以完全通过自己的审美和双手去做表达。
●
王安忆的小说《天香》:嘉靖年间沪上大户申府,男性退场,家中女眷人人皆绣,绣品誉满天下。家道衰落后,女人们以刺绣技艺维持家族生计,人物希昭说:“天香园绣中,不只有艺,有诗书画,还有心,多少人的心!”作者谈及本书:“在我的故事里,这'绣'其实和情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每一步都是从情而起。”
起针落针,让时间有情。
饰品不仅是穿戴的点缀,也是表达喜好价值品味的方式和传递情谊与承诺的物件。日日随身陪伴,微小之物,心意满满。
谢谢汤汤给这个突然而至的寒冬带来的温暖礼物。

※特别提醒:
作者为此次展览准备了神秘礼品,凡是购买了展品的朋友均可获得一次抽奖机会。
祝您好运,来年好运!
●
部分展品/刺绣
部分展品/编织
●
海报设计:潘妮
展品图片:汤汤
文字编辑:一平方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