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 Margiela,这个名字只是念出来

就足以让自己内心的时尚热血翻涌一番

 

      这位隐姓埋名的比利时设计师在10多年前就彻底离开了一手建立的同名品牌,与大部分出售自己品牌解救金融危机的设计师不同,他离开的唯一原因就大概是——太受欢迎,做的太好了

 

     如果说求名求利是多数人的一大追求的话,Margiela30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必定会名垂千史,流芳百世,与此他一反常态的拒绝所有露面的机会,相比当时每次谢幕穿的比模特还招摇的John Galliano,同样被誉为鬼才的Margiela不外乎被媒体称之为 The shy genius of Experiment 

 

 

 Margiela

是被各个时尚尖子生捧在心尖上的人物,

这位不出世,不露面的人,

一遍一遍被拿出来反复歌颂。

 

前些时候,在Margiela的故土,安特卫普时装博物馆举办了一场 “MARGIELA, THE HERMES YEARS” 的展览来回顾1997年到2003年间Margiela在爱马仕所做出的贡献。

 

 

MARGIELA, THE HERMES YEARS 海报

图上的经典双圈爱马仕手表正是出自于Margiela

 

对于时尚爱好者来说,

90年代是一个让人铭记的时代。

 

 

那是一个先后由Margiela,

Jean paul gaultier主掌爱马仕,

John Galliano执掌Dior 

Nicolas Ghesquiere拯救

Balenciaga的时代。

 

 

那个年代浪漫辉煌,是时尚圈最好的样子。

 

左为Martin Margiela

右为Margiela手下的Hermes 


   

 

Margiela手下的Hermes相比自己的同名品牌,简直可以用 无奇 来形容。但细看之下,才会体会到些隐性的意思。如果说Margiela对于Maison Martin Margiela来说是出于服装对服装的思考,Margiela对于Hermes的出发点更像是出于对女性本身的思考,在90年代那个女性思想崛起,独立呼声高涨,并且时尚处于被打破被重置的时期,Margiela为真实的,自然的,独立的女性打造了一个潮流之外,舒适,品质,并且永不过时的衣橱。

在那个时代,也许这样的Hermes真正体现了Margiela对女装的一个本源的思考。


 

隐性的将Hermes的马具概念融入

 

 

将扣眼改为6个便能在扣子上做出Logo

兼具功能性和展示性的细节,

用心做衣服

 

 

大概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充满破坏性的Margiela会带来这样一个平和的Hermes,也许大家期待想象的是疯狂改变Dior的 海盗爷John Galliano一样的重构者,但这样让大家“失望”而归的,也许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 shy genius, Margiela

 

遵循女性,

遵循购买这个品牌的女性所需要的,

这是Margiela对消费者最大的温柔

 

 

Margiela 准备了多个词语总结他想为爱马仕做的事情,其中包括了舒适 (comfort)、冷淡(nonchalance)、细节(details)

 

安特卫普的时尚教母 Linda Loppa 在巴黎 Gaubpurg Saint-Honore 大道上的爱马仕旗舰店看到 Margiela 的第一个系列,激动到无法呼吸。Loppa 买了一件 V 领的 camel cashmere 毛衣。“在那天摸到这个系列之前,我不知道时尚和艺术可以表达虚无 (nothingness) ”

 

与此相反的,当然是Margiela本人同名品牌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一双加了跟的忍者靴

 

 

一双被延长了的裤子

 

 

一件被贴了foil像是X光扫描仪下的蕾丝背心

 

或者一个被挪向前方的领口

 

没有三米高的廓形,没有堆砌的宝石刺绣,没有对比色没有复杂的层次,Margiela的服装远离着一切我们认为厉害,夸张,疯狂的原素。他就那么云淡风轻的,不慌不忙的,毫不费劲的,让这些简单到基本的东西,突然冲出了制衣史,穿透过华丽和荒诞,最后一击敲打在观者的心上,让人不禁喃喃道,这也太酷了吧。

Margiela的酷,是在血液脊梁中,又柔软的被包怀在皮肉中。

 

 

颇具盛名的手套马甲

 

 

     以及如何教你制作一件Margiela的报纸马甲的教程,Margiela从来没有想让自己的作品“显的高级”,旧手套,废纸,甚至胶带缠一缠鞋就能送上T台,不依靠桑蚕丝,皮草,宝石这些昂贵精美的素材;他像儿童做手工一样的做衣服,做设计。但又有几个设计师敢,大家都怕自己的东西不高级,不成衣,幼稚且充斥了手工的痕迹;他把这样的做法分享给所有人,这样简陋,容易的让人可以自己在家Diy他自己的衣服,这样肆意的寻找材料,肆意的做“衣服”,哪怕今天的设计师看到了Margiela这样的成功案例,也是万万不敢这般下手的,这才是独一无二Margiela

 

 

Margiela的扑克牌马甲

 

 

张曼玉穿着Margiela的羽毛球衣

登上中国版Vogue封面

 

 

     Margiela的模特,总是没有脸的。90年代除了一大批设计鬼才声名鹊起外,超级模特的地位也在世界上空前高涨,那是一个模特的黄金年代,可以说如今如雷贯耳的最著名的模特都诞生在那个年代,在这个年代下,Margiela的模特们都被蒙住了脸。要放在今日,无疑是搞了个综艺请了二十八线的小主持人不说还让他们全程蒙脸。在他看来,show展示的是衣服,衣服本身。

 

 

 

没有脸这件事无疑是非常代表Margiela的,就像他自己一样,隐形又具有百分百的存在感。

 

 “我们整个团队就是Martin Margiela,他或许就是我们其中的某个人,或许就是摆在这里的一张椅子,或许他正在旧衣市场。他是谁并不重要,请关注我们的服装。” 

 

Margiela的工作团队合照

 

所有Margiela的工作人员都会穿着一身研究员一样的白大褂

 

1997年,他将工作室一直使用的人台外皮扒了下来,制成马甲,所有的划痕线头,针孔的痕迹,人台上的标注,被悉数保留了下来。这些模特就像博物馆奇妙夜中在夜晚复活过来的人台像,带着“工作过程”走到台前。这无疑是能引起服装制造行业的人们巨大共鸣的,要说伙伴,或者工作人员的话,怎么能不提起这些日以继夜陪伴在身边,看着一件件衣服,想法成型的人台呢

 

 


同样在1997年,Margiela在荷兰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 Rotterdam博物馆举办的个展,将服装(不是时尚)无限的拉近和探讨了作为艺术载体的可能性。他将不同颜色的细菌撒到了自己的作品上,将其置于室外任他们在自然间滋长,生存,活跃,死亡。最后造就了这一批衣服,于是,造就这件成衣的,是Margiela,细菌,还是时间?

 

 

Margiela在做衣服,却又好像完全超过了衣服本身的概念。他手下的衣服,真正的承载着思考和想法,时尚圈因为有Margiela而有了一条完全不一样的活路。如今,我们会说,这件衣服很Margiela,这个感觉很Margiela,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已有的风格词汇能形容这样的衣服。

 

不管是Maison Margiela还是他手下的Hermes,我想他创造的远不止时髦,潮流,时尚,而是真真正正的衣服;人离不开的蔽体物,又用于展露代表identity的物,这样的东西不应该陷入所谓的潮流的轮回,被指责不入时,不再被需要。

 

 

“人”作为载体,

穿的“衣服”,

最后才能成为“自己”

 

相关阅读 

Martin Margiela的“遗产罗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