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Un destin Haute Couture

 

 可可 · 香奈儿(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香奈儿品牌创始人

 

 迄今为止,没有时尚设计师的名字比Coco Chanel更广为人知。太多人都曾讲述过她的轶事,然而比那些更精彩的作品却总是聊得太少。从Chanel三件改变时尚规则的经典设计讲起,换个视角去认识 Coco Chanel。

 

 

 穿裤子的女人  

 

1883年,Gabrille Bonheur Chanel出生在法国Saumur。尽管日后她曾调侃道“外省女人也要穿衣服”,但她自己也是个外省女人。 Chanel很清醒地认识到出身平凡的自己必须通过工作才能过上理想的人生。好在19世纪初,欧洲的女性意识觉醒,女人们开始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平等的权利,社会对女性工作的态度变得相对宽容。然而对于一个没有身份背景的女孩来说,普通的工作是无法支撑她去完成理想,所以在Chanel的故事中,她的情史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部分,似乎她的成功与那些资助她的男人们密切相关,然而这更像是一个女性之间相互救赎的故事。

 

 

1920s 穿裤子的Chanel

 

Chanel的设计带有超前性,她常做一些不符合潮流趋势的设计,比起追逐时尚,她想做定义时尚的那个人。而她的“超前性”,很多时候不过是把女性时尚的话语权交还给女性——设计给予女人自由的衣服,而不是设计男人喜欢看的衣服。19世纪之前,西方社会的女装形式只有裙装,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不要求也不希望女性像男人一样去工作。然而不工作仅仅适用于上层社会的女性,底层的女性依旧要承担繁重的家庭劳动,甚至从事体力活来谋生。这时候,束腰和裙装便如同沙袋一样增加差身体的负担,所以早期西方女权运动靠焚烧束腰来抗议传统服饰对身体的束缚。

 

Chanel不是第一个发明女性裤装的设计师,但她却将“穿裤子”变成一种时尚。Chanel喜欢穿裤子,她时常借情人的裤子来穿。1918年,她以军装裤为灵感,设计出一款宽松的舒适裤装,并搭配宽松的无袖上衣在度假时当“沙滩睡衣”穿。这样的设计在当时是极其大胆且前所未见的,却也让不少女性对这样的穿搭跃跃欲试。到了1920s中期,裤装已经在巴黎上层女性中形成一股潮流。

 

 

 

 

1910年代,

条纹衫出现在她位于多维尔的精品店中。

她给它们缝上口袋,并用粗腰带搭配。

轻松随意的造型很快就在时尚女性中流行起来。

 

 

Chanel曾说:“没有什么比让身体自由更加美丽”。就像男人的衣服不会去束缚男人那样,她希望女性能在她所设计的服饰中自由运动和呼吸。

 

 

1920s穿裤子的女性

 

 

 小黑裙     

 

每个热爱时尚的女人都需要有一条小黑裙(littleblack dress)。而什么样的黑色裙子才是小黑裙,其实没有特别严格的定义,它可以是任何品牌任何款式的连衣裙,但同时它却一定是那件拯救那个“不知该如何打扮的夜晚”的裙装。关于小黑裙的起源,“时尚历史教科书”给出的答案是:

 

1926年

Designed by Coco Chanel

 

然而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 Chanel的小黑裙问世之前,黑色裙装已潜滋暗长。黑色在欧洲文化中的含义并非单一的,在普遍的认识中,20世纪以前的欧洲,黑色的裙装即丧服,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为悼念阿尔伯特亲王身着黑色裙装数十年。然而在男性服饰中,黑色也是权利和地位的颜色。可是无论是哪一种含义,黑色都代表着一种“严肃”的态度。

 

 

查尔斯一世的画像:在男性的服饰语言中,黑色不一定与守丧挂钩

 

 

阿尔伯特亲王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一生穿着黑色悼念亡夫

 

进入20世纪后,社会意识尤其是女性意识在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也冲击着传统服饰上的旧观念。如果说摒弃束腰是时尚对女性身体的解放,那么将黑色运用到日常女装则是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女性拥有了和男性一样,“身着黑色”自由的权利。早在1910s,Chanel已经开始设计黑色裙装,只是社会的进步并不发生在一夜之间,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Madame X 《X 夫人》by John Singer Sargent ,1884年在19世纪末期,黑色的裙装开始逐渐脱离丧服而独立存在。Sargent这副作品冲击着黑色裙装在热门心中传统印象

 

1910s早期,时尚界还沉浸在Paul Poiret所创造的“无束腰”新式女装的狂欢之中,这对于几十年未做出实质性改变的巴黎时尚界来说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一时间还无法对更加激进的变化做出回应。尽管Poiret解放了女性的身体,但本质上他所做的一切还是基于男性审美和思考角度的,我们甚至无法肯定地称他为“女性主义者”,女人最终需要女人来拯救。

 

所以当Poiret遇到身着黑色裙装的 Chanel时,他傲慢地对她说:“你在为谁默哀?” 她回答到:“为你,我亲爱的先生。”

 

1910s中后期,一切迎来了残酷的转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推毁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看待周遭人事物的态度。在极端的暴力前,生命的脆弱毫无掩饰展露在眼前。及时行乐,是欧洲人在大战后普遍呈现出的生活态度,这同时也意味着社会的包容度也发生着质的提高——曾经的禁忌似乎已经不值一提了。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战后的新锐设计师得以不断涌现,当故事的时间线来到1920s,Coco Chanel早已成为巴黎时尚界家喻户晓的明星,她是巴黎最懂女人的时尚设计师。此时的战后设计师大多在试图用明亮的色彩驱逐战后的阴霾,街上已经有足够多的寡妇穿黑色了,没人想再多做一件黑裙子。然而让女人穿上裤子的Chanel就是喜欢打破传统,1926年,她再次发起了一场“衣橱革命”,这一次她让女人爱上了黑色。在Vogue将她的小黑裙设计手稿登刊之后,这件flapper式的黑色裙装迅速俘获了热爱时尚的女人们。在这件全黑的裙装上,丧服的沉闷与压抑感无法得见,它看上去反倒是优雅且舒适。可以说, Chanel用这种最不明亮的颜色让所有人为之眼前一亮。

 

 

1926年,美国版《VOGUE》刊登的第一张香奈儿设计的小黑裙手稿。

 

之后小黑裙甚至成为时尚设计中一个近似于“类别”的存在,由于黑色本身的故事性,过度装饰反而是画蛇添足,因此人们印象中的小黑裙往往是在剪裁和形态上下足功夫,less is more是对它最好的形容。

 

 

 

Chanel并不是第一个设计黑色裙装的设计师,但小黑裙的风靡背后却是她十几年的坚持与设计才华。在从诞生伊始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小黑裙的形态不断改变,不变的是 Chanel赋予它的现实意义。在此之前,不仅黑色极少运用到普通女装设计中,也没有任何一种女性服饰可以适用于多场合——延续至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传统要求女性(通常是上层社会)在不同场合甚至时间身着不同风格的服饰——而小黑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窘迫的局面。

 

当与不同配饰进行搭配时,小黑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如果只着小黑裙,其简约的设计可以让它作为轻巧的日常服饰而不显得过于隆重。前文中曾提到,在西方的服饰文化中,黑色与“严肃”密不可分,因此当搭配正式的外套时,小黑裙也可以作为优雅干练的商务服饰出现。若搭配珠宝和精致的妆发,它也可以化身一件无与伦比的 cocktail dress。正是这样的多变性,小黑裙俘获了无数人的心,其中最有名的追随者就是Givenchy和 Audrey Hepburn。

 

 

 山茶花   

 

1954年,她以一个套装设计系列回归巴黎时尚界,此时她已经年过七旬。在开秀之前,媒体们都在期待这位已离开时尚界15年的大师是否还能再度改变时尚的方向。Marie-Helene Arnaud作为Chanel的模特展示了三套设计:一件红色的 V 字领裙装搭配珍珠项链,一件分层泡泡纱晚礼服,以及一件海军蓝平纹针织套装。方肩、简洁、舒适,Chanel的新系列给予了穿着者一种漫不经心、充满活力的优雅感。来自美版Vogue的著名编辑 BettinaBallar亲自订购了海军蓝套装,而她也不吝啬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对Chanel的赞美,美国的订单纷至沓来。

 

 

 

 

1950s

 

这个将Chanel重新带回时尚世界的系列就是日后被奉为经典的“山茶花系列”。尽管在当时,山茶花并没有取代新风貌引领整个1950s,但无论是同时期Balmain抑或是Balenciaga的作品,都没能像山茶花套装这样,历经几十年的岁月依旧魅力不减。能收获如此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山茶花套装是为日常而设计的,不同高定礼服对穿着场合的限制,山茶花套装几乎适用于任何非隆重的场合;另一方面,它平衡着优雅与舒适,代表了Chanel女装设计的基本理念—不为取悦男性审美。

 

 

 

1971年,Chanel在巴黎与世长辞。她戏剧化的一生总是吸引着人们从各式各样的视角进行解读。然而生活总有旁人窥探不到的角落,作为设计师最真实的呈现只会出现在作品之中。我们回看Chanel的设计, 它们有着穿越时空的魔力,世界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着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她的作品却依旧可以抵挡时间的力量,在今天依旧给予穿着者优雅和时髦感。在变化莫测的时尚世界里,Coco Chanel是唯一能够抵御时代风暴的设计师,她的作品,她的人生,就是对经典的最好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