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新展 • 开幕

 

2022年3月10日起,“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举办,展览将延续至9月4日。本次展览汇聚195件/组捐赠文物,是我馆继去年举办“鼎盛千秋”和“高山景行”之后的又一受赠文物大展,亦是今年上海博物馆七十周年馆庆的精彩篇章。

 

图片


时间:2022年3月10日 - 9月4日
        9:00 - 17:00 周一闭馆
展馆:上海博物馆
地址:上海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
费用:Free(需预约)

 

 

1

在捐赠展里赏上博馆藏大观

 

文物是宝贵的历史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古代艺术博物馆。至今,上海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馆藏文物  102万余件

珍贵文物  14万余件

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馆藏捐赠文物  8.8万余件

馆藏非捐赠文物  93.2万余件

捐赠珍贵文物  3.3万余件

馆藏珍贵文物  14余万件

 

本次“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展出的195件/组文物包括青铜、陶瓷、书法、绘画、印章、雕塑、钱币、甲骨、玉器、漆器、家具、竹木牙角器、手稿、织绣等,几乎涵盖上海博物馆藏品所有门类。

 

王安石 行书楞严经旨要卷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点击放大看大图)

北宋元丰八年 1085年

纵29.9厘米 横119.0厘米

王南屏、房淑嫣1985年捐赠

 

 

王安石(1021—1086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其书法得无法之法,有横风疾雨之势。此卷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无缭乱之感。其用笔似不经意,却有闲和萧散之韵。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小臣单觯

图片

西周成王 前11世纪上半叶

李荫轩、邱辉1979年捐赠

 

 

侈口、束颈、鼓腹,圈足外撇成矮阶。颈部周饰顾首鸟首龙身纹,圈足饰一圈弦纹,余为素面。

腹内底有铭四行22字,“王後坂克商,才(在)成師,周公易(錫)小臣單貝十朋,用乍(作)寶尊彝” 。铭文记载成王平灭武庚叛乱,王师驻扎在成师,周公赏赐小臣单贝十朋,因兹铸作此器。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盘

图片

明宣德 1426—1435年

殷屏香1986年捐赠

 

 

花口,折沿,腹部花瓣状,圈足。器身以青花装饰,口沿一周水波纹,内、外壁绘折枝花卉。盘心五朵不同的花卉环绕于一朵较大的变体莲花旁边,以枝叶相连,极具韵律。底部露胎,有淡淡的火石红现象。

这类花口盘在明初官窑中颇为常见,型号有大有小。洪武时期花瓣状的器身立体,且花口密集。至永宣时,花瓣式的器身趋向圆滑,青花布局也更加舒朗。

 

 

 

周文枢犀角雕赤壁图杯

图片

清 1644—1911年

仇大雄2015年捐赠

 

 

角材染作深蜜色,质地肥润。杯身纹饰随型雕成,工艺细腻精湛。画意取苏东坡《前赤壁赋》故事,布局疏密有致,人物生动传神,松枝芦杆的细节表现尤见功力。杯身一侧崖壁上阴刻行楷铭“仿赵松雪笔前赤壁图,上元周文枢制”。此器无论风格、刀法与款识,均为明末清初金陵著名犀工周文枢的典型面貌,代表了当时山水题材犀角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图片

明 1368—1644年

庄氏家族1998年捐赠

 

 

黄花梨木的纹理如行云流水变幻无穷,非常适合这种形态柔婉的四出头官帽椅。座面以下直腿直枨,而座面以上各部件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弯曲度,极富韵律美。座面下的券口牙子不仅起到加固的作用,而且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搭脑两端和扶手前端一改常见的那种鳝鱼头的做法,以简单直白的截面处理来配合整体风格的表达。这些都体现了明式家具在注重实用的前提下能够兼顾美观。与同类传世实物相比,此椅的细节处理非同一般,既有古典美感,又符合现代设计理念。

 

 

 

萨珊王朝沙不尔一世银币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图片

241-271年

杜维善1991年捐赠

 

 

萨珊王朝银币周围通常以联珠纹饰圈构出画面的范围。正面圈内的钵罗婆(Pehlavi)文写着国王的名字,名字前通常还有格式化的颂语,国王沙不尔一世(Shapur I)面朝右方。背面正中是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象征圣物——祭火坛,火坛两侧是侍立的祭司。此为萨珊时期的银币的典型样式,向民众表达了萨珊时期的王权与神权的并列关系,“君权神授和神权君佑”也是这时期西亚和中亚最为接受的地域文化特征。

 

 

 

王时敏 仿北苑山水图轴

图片

明崇祯二年 1629年

袁安圃1978年捐赠

 

 

王时敏(1592-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此图是王时敏在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三十八岁时拟董源笔意绘制。他在画心左侧署款:“己巳六月朔日仿北苑笔意。王时敏。”画心右侧,董其昌题跋:“画法贵气韵生动,观逊之此图,笔墨清润,皴擦古淡,直得北苑神髓,即宋四大家不能过也。” 王时敏的绘画得董其昌嫡传,王董两家四世交谊,有通家之好。

 

 

 

 

2

在捐赠展里览上博70年历史

 

上海博物馆70年的历史,与无数捐赠人的义举与厚爱不可相分,上博几代工作者坚持以办展的方式,与世人共享受赠的瑰宝,并以此表彰和纪念捐赠人。除了常设展,有关受赠文物的临展,连同本次“盛世芳华”,已达33场。

 

1951-2021年上海博物馆捐赠展览一览

1. 顾丽江先生捐赠文物展(1500余件)

1957.1.31—1957.2.1

2. 沈同樾先生捐赠所藏过云楼书画展(120余件)

1959.3.30—1959.4.15

3. 捐献文物展览

1961.9.26—1961.10.31

4. 1964年捐赠征集文物展览

1965.2.2—1965.2.21

5. 捐赠文物展(300余件)

1979.9.22—1979.11.29

6. 刘靖基同志珍藏书画展览(101件)

1982.5.10—1982.5.31

7. 捐献书法精品展览——纪念上海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100余件)

1982.12.21—1983.1.20

8. 毛明芬女士捐赠华笃安先生珍藏文物《明清篆刻和爿牍展览》

1984.11.18—1984.11.30

 9. 著名书画家沈迈士先生遗作捐献展览(59件)

1987.4.2—1987.4.10

10. 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珍品展(76件)

1989.9.10—1989.10.10

11. 冒氏家族捐献冒广生先生遗存文物展览(百件左右)

1989.11.10—1989.11.12

12. 过云楼捐赠书画精品回顾展(48件/组)

1997.5.9—1997.5.16

13. 孙志飞藏画展(96件)

1999.5.20—1999.6.20

14. 施嘉斡先生旧藏中外钱币展(767件/组)

2000.7.15—2000.8.15

15. 夏弘宁捐赠夏丐尊旧藏弘一法师墨迹回顾展(117件/组)

2000.9.25—2000.10.26

16. 顾公雄家属捐赠上海博物馆过云楼书画精品展(46件/组)

2002.2.8—2002.5.19

17. 菲律宾庄万里先生两塗轩珍藏书画精品展(80件/组)

2002.6.22—2002.10.15

18. 钱镜塘捐赠上海博物馆书画精品回顾展(96件/组)

2003.12.25—2004.2.10

19. 张永珍捐赠上海博物馆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特别鉴赏周(1件)

2004.2.15—2004.2.22

20. 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2件)

2004.2.29—2004.3.6

21. 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70件/组)

2008.10.19—2009.2.7

22. 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器展(93件/组)

2009.10.20—2010.2.28

23. 镜映乾坤:罗伊德·扣岑捐赠铜镜展(59件)

2012.11.16—2013.1.20

24. 方寸寄怀:夏衍旧藏珍邮展(771件)

2015.4.4—2015.5.3

25. 孙煜峰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弘一斋”书画精品展(40余件)

2016.12.16—2017.2.26

26. 朱昌言、徐文楚伉俪捐赠青铜器展(4件)

2018.5.12—2018.5.20

27. 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3件)

2019.9.10—2019.10.7

28.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78件)

2020.4.29—2020.6.28

29. 荷浦珠还:荷兰倪汉克新近捐赠文物展(54件/组)

2020.8.7—2020.10.18

30. 鼎盛千秋: 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21件)

2021.6.19—2021.7.18

31.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146件)

2021.9.28—2021.12.26

32. 仪象万千:明代彩色釉陶俑特展(2件捐赠陶器+馆藏66件/组陶器)

2021.11-30—2022.1.9

*上下滑动查看

 

截至2021年底,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一千二百多次。社会各界的捐赠者,在各个历史时期,以极大的热情、诚挚的信念,参与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将个人的力量汇入文化繁荣发展的推动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集体捐赠 > 120家

捐赠者 > 800人

捐赠批次 > 1200次

 

保护文物,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就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提炼记忆、凝聚品格、传承文明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捐赠人的无私精神与捐赠实践,在当代,参与了我们民族历史认知和精神品格的塑造。

 

康有为 《大同书》手稿

图片

清末民初

康保庄、康保娥1961年捐赠

 

 

《大同书》是近代著名政治家、学者康有为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甲至癸十部,约二十一万字。康有为从酝酿到初步定稿,历时近二十年,构想了一个无国界,无私产,无家庭,计划经济,按劳分配,人人平等,独立自主,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书中糅合了儒家经典中的《礼记·礼运》“大同小康”思想,和今文经学《春秋公羊》的“三世说”,以及佛家的“众生皆苦”和西方的民主思想、进化论等,认为人类社会将会经历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太平世,最终实现天下大同。

此稿本分作八卷,各卷标题、次序也与后来正式出版的版本有差异,分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天津图书馆。其中上海博物馆所藏为四册,计二百六十一页,钩划改动之处颇多,内容大致相当于乙、戊、己、庚四部和辛部后半部分。

 

 

 

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明 1368—1644年

纵3.1厘米 横3.1厘米 高4.0厘米

华笃安、毛明芬1983年捐赠

 

 

“七十二峰深处”牙章为明代篆刻家文彭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篆刻史上的名品。印面文字布白匀整,线条细挺圆润,典雅大方。文彭,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书画家文徵明之子,文人篆刻的开山人物。这件牙章是文彭篆稿后请匠人使用牙雕中直刀平底的工艺制成。

“七十二峰深处”牙章传抗战时期被发现。曾为杭州高络园旧藏,后归华笃安。1983年9月,华夫人毛明芬女士遵遗嘱将所藏1500多方明清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为其中之珍贵者。

 

 

 

大日遍照佛坐像

图片

大理国盛明二年 1163年

高48.0厘米 宽35.0厘米 纵21.0厘米

孔绶蘅1999年捐赠

 

 

佛像肉髻隆起,螺髻间残留蓝色颜料。顶严和髻珠以绿松石镶嵌。面型方圆,额上白毫以珊瑚镶嵌,眉弓弯曲,两眼微睁注视下方,鼻翼宽平,双唇微抿,双耳戴耳铛。身着袒裸右肩式袈裟,衣纹贴体流畅。左手掌心向上置于右腿上结禅定印,右手下垂抚膝结触地印,右臂上佩戴装饰华丽的臂钏。结跏趺坐,露出右脚和左足前部。佛像表面鎏金并髤饰红漆,内腔铸有大理国盛明二年(1163年)张兴明等人发愿造金铜像大日遍照一身等内容的题记。

这尊佛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流失到美国,后又流失到法国,1998年10月,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在访问法国期间将其购回。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董事长孔祥勉先生慷慨出资征集,并以其父孔绶蘅先生的名义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999年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为这尊大理国大日遍照佛坐像举行了隆重的文物捐赠仪式。

 

 

 

沈周 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

图片

明 1368—1644年

纵170.0厘米 横89.0厘米

翁万戈先生2018年捐赠

 

 

本图为沈周五十四岁时所作,临摹的是比他略早的浙派著名画家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描绘东晋著名宰相谢安隐居东山时,携妓出游,纵情山水的情景。

沈周的山水画,师法元代黄公望与吴镇,远溯五代董源、巨然,而戴进宗法的是南宋马远、夏圭,以风格而论,一为南方山水与水墨画的传统,一为北方山水与宫廷著色画的传统。沈周画多仿元人,此画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称绝无仅有。

根据翁同龢1902年的日记,此画是翁氏因戊戌之变被黜归里后,其旧仆李元为其在北京购得的。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在2018年百岁寿辰之际,将所藏两件明清书画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加之此前征集入藏的《白描道君像图》卷,“莱溪居”共计三件绘画名迹皆归上海博物馆,填补了馆藏相关领域的空白。

 

 

 

吴王夫差盉

图片

春秋晚期 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高27.8厘米 口11.7厘米

何鸿章1996年捐赠

 

 

扁圆形腹,器底下接三兽首蹄形足,曲颈龙首流,与流相对一侧饰有扉棱,直口平盖,与器口相合成子母口,盖上有环钮,套铸8字形链条与提梁内侧小环相连。宽肩上设镂空龙形提梁,提梁两侧饰扉棱,中段未设,应是方便提拿。盖面与器腹纹饰满布不分首尾极其细密小龙交缠构成的蟠螭纹,与镂空的提梁相互辉映,形成了华丽缜密的视觉效果。盉的镂空提梁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盖及器上纹饰运用当时流行的印模技术,体现了当时南方吴越地区(今江浙一带)的铸铜工艺。

夫差在位仅二十三年,目前所见存世遗物多为兵器(剑、矛)和鉴等,以往此盉未见流传,弥足珍贵。肩部有铭文十二字,内容为:“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即吴王夫差用青铜为一女子铸器。此名女子因未称姓,故无从得知出身。

何鸿章先生1996年将春秋晚期吴王夫差盉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他还曾捐款资助上海博物馆“何东轩”的建设。

 

 

 

捐赠与捐赠展,诚为“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在博物馆的生动展现。我们将这定为上博70周年馆庆的重要主题之一,并以此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博物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图片

点击放大查看,展厅导览地图及30件重点文物清单

 

 

供稿丨展览部、教育部

初审丨张东、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