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游牧式的旅居生活正在当下大城市趋同的背景下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用星球的视角去看待生活和工作,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中建立新的链接,在切换生活场景中寻找各种可能性和包容性,我们一直在探索可持续发展和减法的生活,发掘艺术与土地的更多可能性,发现与自然和周围社区保持平衡的社会价值,践行友好社区的生活理念。
我们正在中铁黑龙滩邀请“新游牧主义”的伙伴们加入这场实践活动,共建永续的村落。在这里我们会重新审视自己对生活,生命价值和人际关系的看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宿心集: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你目前的职业和职位吗?

 

王寄梅:我目前供职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财政部、四川省林草局三方合作开发申请的GEF(全球环境基金)湿地保护项目, 主要专注于社区发展方向。
宿心集:你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是什么呢?
王寄梅:因为受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的影响,选择了人类学方向,在藏羌交界的川西区域完成了毕业论文。
宿心集:这个专业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吗?
王寄梅:最大的收益是人类学给予我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社区定向调研的方法,让我可以迅速了解、融入一个新的研究对象。

 

宿心集:你记忆中参与过对你最有意义的项目是哪一个呢?
王寄梅:当然是我工作参与的第一个项目——老河沟社会公益型保护地,简单地说,它就是中国民间保护地的“小岗村”,通过建立引进社会公益资金的融资管理平台,对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土地开展保护工作,是对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的大胆尝试和有效补充。2019年,该保护地已被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纳入核心区。

 

 

/

人类学给予我扎实的田野调查和社区定向调研法

让我可以迅速了解、融入一个新的村落

 

/
图片
图片
王寄梅工作参与的第一个项目——老河沟社会公益型保护地,是对国家自然保护体系的大胆尝试和有效补充。2019年,该保护地已被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纳入核心区

 

宿心集:你目前工作中最长时间待的地方是哪里?
王寄梅:在平武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距离成都300公里、车程5个半小时。我在山里待了五年整。

 

宿心集:目前从事的工作对你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影响?
王寄梅:因为从事保护的工作,有很多亲近自然的时间,所以可以切身体会到自然带给人的力量和疗愈作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寄梅的工作经常是工作室和大自然无缝衔接,对她来说,大自然具有强大的疗愈力量

 

图片

宿心集:你觉得目前我们国家在生态保护上做得如何?

 

王寄梅: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话讲,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

 

宿心集:你对目前的工作最喜欢的部分是什么?
王寄梅:可以无缝切换野外和办公室,很多时候会因为工作的原因深入中国景色最美的地方进行野外踏查,在很多年前就实现了“山系生活”。记得有一次徒步了一天一夜抵达保护区最高峰,同事突然在营地摸出一个摩卡壶,加热后倒了一杯咖啡和我共饮,那真的不要太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寄梅的一部分工作,也要对各个群体做生态知识的科普
宿心集: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有什么区别呢?
王寄梅: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从内涵上讲,生态恢复强调生态通过自然的力量回到初始状态,不包括人为修整之义;生态修复更强调人类对已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改善或重建。二者的干预度程度不一样,在生态恢复中人类的干预度是有限的,而在生态修复中人类要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最终使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共生。

 

图片
图片
/
可以无缝切换野外和办公室,
因为工作的原因深入中国景色最美的地方进行野外踏查
在很多年前就实现了“山系生活”方式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常年的野外工作,让她手机里也充满了各种大自然里的美景
宿心集:目前年轻人已经开始参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关注可持续性发展了,如果年轻人想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你认为要怎么开始着手呢?

 

王寄梅:生态保护的工作不局限于你一定有相对专业的学术背景,这个行业需要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加入,热爱大自然、走近大自然是打破藩篱的第一步,当你真正感受到自然之美的时候,你就会有冲动为“自然”做些什么。

 

图片

 

△生态保护的工作,能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了解它,保护它,它绝对不会吝啬它的美

 

 

图片

 

宿心集:最初到黑龙滩这块土地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王寄梅:代表了中国城乡发展的现状,普通但又很有典型性。
宿心集:对于目前宿心集·黑龙滩项目,你目前参与到的部分是什么呢?

 

王寄梅:帮助项目提前规划和设计人与自然可能产生联系和互动的部分。
宿心集:你确实做了很多生态多样性的努力,可以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吗?

 

王寄梅:我所了解的黑龙滩本身就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所以对水系的循环我们会特别关注,特别是未来项目在聚集一定人群后,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会严格地做管控,我们计划修建一个三级湿地过滤系统,在融入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应对日常的排放问题。另外,项目周边目前主要的原始生境是质量较差的次生林,我们也正在考虑是否对这些速生树种进行主动更替,营造更丰富、立体的生境。
宿心集:自然农法是我们提得比较多的概念,在这片土地上实施起来有困难吗?

 

王寄梅:最大的困难是需要提前做好减产的准备,土地转化需要一个过程,等待土地恢复肥力后,自然有答案。
宿心集:在黑龙滩实现“半农半X”的可能性大吗?
王寄梅:完全有可能。首先黑龙滩这边有足够开阔、权属清晰的土地可以成为年轻人“挥霍”的试验田,加上在前期投入建设的“数字游民部落”,很大程度解决了后勤保障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轻松上手你人生第一次的“半农半X”。
宿心集:你认为“半农半X”是一种新的趋势吗?
王寄梅:“半农半X”这种生活方式是人回归本性的一个必然,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亲自动手生产可信赖的食物,同时又通过脑力劳动获得应有的社会价值,最终获得极大的安全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
这群践行“新游牧主义”的“数字游民”
是勇敢而敢于自我表达的
/
图片
图片
△在黑龙滩种下一颗关于未来生活的种子,迎接它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宿心集:你怎么理解“新游牧主义”呢?

 

王寄梅:在互联网成为生产力的今天,劳动者的生产工具简化为一台电脑,在可以联网的区域,“新游牧主义”就出现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即将成为新风尚的一种生活方式。
宿心集:你怎么看待“数字游民”呢?

 

王寄梅:这群践行“新游牧主义”的“数字游民”是勇敢而敢于自我表达的,不愿拘泥城市钢筋水泥的桎梏中,不被固定住所和生产资料所限制,他们更多追寻的是无拘、自由和动态的恒定。
策划/宿心集
文字/陈稳
编辑/陈稳
设计/沉山泥
图片/王寄梅
© 四川宿心酒店管理集团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联系授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