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urizio Altieri
“再寻过去,理解现在,感知未来”
——
Maurizio Altieri的项目M_Moriabc的主旨。
沿着这样的时间顺序我们分成三部分来看,
一窥先锋大师的设计师生涯进程,
在某时间段稍露萌芽的想法概念如何延伸结果。
再寻过去

取得经济学和法学学位以后,他没有像同年出生且同期创牌的 Carol Christian Poell 那样强烈的个人风格,也与一样隐世的Paul Harnden不同,Maurizio Altieri先是在Richard Stark(Chrome Hearts创始人)手下工作习得制衣和皮革处理的基础,随后在家乡意大利佩鲁贾开始了团队设计的生涯。
首倡的不走秀、不循季次发布系列的运营模式至今依然在数量相当的新一代设计师中沿袭,并用项目(Project)的概念来代替品牌,全因他坚信,用最好的材料打造出的永恒、实用的手制服装本身已足够与顾客进行对话。

第一个项目叫Carpe Diem,同时也是团队名称,以皮装和鞋类为主打,因其新颖的设计理念和外观廓形、特别的材质和细节、注重手制的匠人之心,仅短短数年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赢得大量拥趸的衷心爱戴,明星单品皮衬衣至今依然让先锋爱好者心心念念。
之后Maurizio推出了源于他儿子名字的LM altieri项目,主攻针织,对棉毛麻丝绸等传统纺织面料进行各种前后处理过程实验,并在探索出的创新面料基础上用独特的方法手工裁剪制作各种单品。
再以后的Linea更是与前面的项目在意识形态上有所隔阂,让Maurizio Altieri声名大噪,进而奠定顶级大师地位。
Linea追求“终极极简”,以“衣服是人体第二层皮肤”作为设计观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体运动学原理推出了沿肌肉线剪裁的解剖剪裁技术。
Linea的单品几乎件件光彩夺目,而且在实穿中能够给予顾客衣物异常修身合体而同时又行动自如的穿着感受。

与Linea同阶段的Sartoria项目,则主要是为全球的顾客提供服装与鞋履的定制服务,专注于手工皮制品,所有的皮料都来自于Maurizio Altieri早年埋在阿富汗沙漠地下(探索通过特殊自然条件和气候变化对面料进行自然后处理过程)的一批皮革。
服装缝线也是极具特色,如皮大衣背后竖直缝线为项目名称制作年份和定制文字,一气呵成且不乏工整。缝线的文字设计在固定的九宫格定制板上,且不局限于英文。
就在声名极盛时,一次莫斯科的旅行给Maurizio Altieri带来了极大的心灵震撼,之后他突然厌倦了自己以前的设计,毅然决然停掉了能让他名利滚滚的所有成型项目,孤身在佩鲁贾过起了半隐居生活。
Intervallo和Avantindietro(包括随后的-Field)项目出品数量极少且时断时续,目的只是维持他基本的温饱。
作为在先锋时装界犹如Steve Jobs的大师级人物,对于团队的伙伴,Maurizio Altieri也不吝倾囊相授,而他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也总能点亮追随者的潜能火花:
如他在Linea阶段,作为最主要的助手,Maurizio Amadei只用了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从Fendi切皮师傅到先锋世界最牛的工匠大师的华丽转身,其个人创建的M.A+因为承续了Linea的精髓而成为目前先锋服饰领域最重要的支柱之一。
在Carpe Diem团队内负责织品业务的意大利人Luca Laurini,利用自己从小就耳濡目染的纺织知识(Luca的父亲在1962年就开设了一家小型针织厂)帮助Maurizio Altieri发展LM altieri项目,继承了他在针织面料领域的探索精神并将之发扬广大,不但自己获得面料艺术家的美誉,个人品牌Label Under Construction的发展也毫不逊色于M.A+。
Mariavittoria Sargentini 在团队中担任Linea项目的概念发展和深化工作,自己的Marvielab也一直继承着其以项目代替季度的运营模式。Lumen et Umbra的Issei Fujita和WJK的Jun Hashimoto 当年都是从日本远赴意大利拜师。
中国的“先锋之光”Uma Wang在发光发热前也曾拜其门下并称他为“绝地导师”。
更不用说这些项目的理念和这些团队成员启发了多少先锋设计师,且他们至今也在延续着Altieri一直在坚持的道路和方向:
如一样结合人体运动学原理和沿肌肉剪裁的Devoa、Maurizio Altieri的老乡Alessio Zero创办的品牌Layer-0受其晚期项目的影响且与其发展合作Avantindietro-Field制鞋项目、以服装细节制胜的Taichi Murakami也曾在Maurizio Amadei手下做打版师等,可谓占尽先锋时装的半壁江山。大概正因为这种对团队意识的注重,在2001年Altieri把团队名变更为1+1=3(1 piu 1 uguale 3)。
理解现在

跟没有Takahiro Miyashita的Number (N)ine一样,Carpe Diem在日本重现,还出了支线CDM by Carpe Diem,以前的团队成员Jun Hashimoto参与了设计,鞋子依然由以前的制造商负责,但服装出品跟他自己的WJK并无二致。
对于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光辉过去,Maurizio Altieri并不在意。卖掉Carpe Diem以后,Altieri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颠覆自己以往的设计观念、突破文化和审美视野上的桎梏、以及不断地打版试错再打版过程。
上海买手店eth0s曾提过“他一来到 eth0s,就拿出一堆破鞋子(是真的已经被毁了),像垃圾一样扔在地上:诺,这就是 Carpe Diem,20 年前的东西。随后转身开始擦一双双刚从箱子里运来的 M_MORIA(M_Moriabc)。”
这,便是Altieri的现在。

他提出的概念体系M_Moriabc(memento mori a b c),ABC三个系列分别有着他本人耗时多年、百分百手工雕刻木头打造的珍贵鞋楦,再由这三个鞋楦发展出一系列鞋履。
倘若当年的Carpe Diem已经完善了皮靴的鞋型和设计,那现在的M_Moriabc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圆形、木制——代表过去
A系列专注于传统的价值观和技术,尊重实用主义至上的工艺和美学,从那些被遗忘的时代汲取灵感,保留被多年传承事物同时加以改变,使之成为Altieri自己的传统,是最接近先前Carpe Diem的系列。因为使用皮革王者Horween Cordovan和Goodyear welt、Storm welt、Reverse welt和Norwegian welt工艺,使得A系看起来都比较结实,圆球般立体的鞋头走线优美干净,底部用木签代替铁钉固定,整鞋皆为手工褪色和塑形。部分鞋型更有漂亮的珍珠扣装饰。
Altieri做展示时,都是用长条亚麻布铺在地上,鞋子像一个个脚印一样延伸摆放,布料可以折叠到后面的鞋柜上,A系的鞋柜为木制,代表着传统。至于代表图形部分,应该是由那3个鞋楦所决定的,A系鞋底的鞋头部分如圆形一般流畅,因而被定义为圆形。
B:方形、铁制——代表现在
B系列算是三系列中最平衡的系列。Altieri在现代鞋类中仔细提取可用的元素并用于传统鞋型之上,跟A系相比鞋型更为连贯,更具有实验性,尽可能减少一对鞋该有的元素的同时,展现出一体式结构,隐藏缝线的Goodyear welt用的较多,流线型更有种跑车的观感。
B系展示时的鞋柜为铁制,代表现在。B系鞋底的鞋头部分像一个拐角部分稍钝的“U”型,因而被定义为方形。
C:三角形、铝处理——代表未来
C系列更像是延续着后期的Avantindietro,挪用了拳击鞋、跑鞋、镂空一脚蹬等现代鞋型的元素,加之椰子纤维和橡胶精制成的鞋底保护和A系的传统工艺,更具有未来感,可搭配的服装范围面更广,其中Sneaker型号的拉链齿般的隐藏鞋带设计(鞋带穿在中缝那里)更是极具辨识度。
C系展示时的鞋柜为处理过的铝制成,代表未来,C系鞋底的鞋头部分更像一个圆角的“V”型,因而被定义为三角形。

M_Moriabc还有一个不算系列的“小系列”,因Altieri并未将其划分,姑且称为Mistakes吧:
这部分鞋子分别放在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纸板上——都是从Altieri手制的涂层厚纸板鞋盒上剪下来的,再涂上这三种形状的银色漆料(部分银色涂料会顺便涂到鞋子上),做一个鞋子和形状之间交互的概念展示,作为ABC系的一个点缀。
这些鞋子应该是Altieri在探索鞋型时的试验性成品,对严格的他来说这些鞋子令他不甚满意,所以没归入ABC系。但他表示这种“不满意”仅仅出于个人喜好,鞋子本身跟ABC系中的一样都是好鞋。“我可能对这批鞋子不满意,但难保别人会喜欢。这些鞋子本身就很独特,配有特殊的纸盒。如果有人想买它们,完全可以买。”
对于Mistakes,恕我个人觉得这代表“自己”,因为这让我不由得想到Maurizio Altieri本身。
Maurizio Altieri很神秘,不像Carol Christian Poell基本照片见不到在街上也认不出那种,而是就算你经常遇到他跟他交谈拍照什么的,你都无从理解他。
即使有“当年代理过Carpe Diem和Paul Harnden的老牌买手店说,当年Maurizio Altieri看到Paul Harnden的皮夹克后受到启发,做出了Carpe Diem皮衬衫”这样的传说,他也不细谈作品的灵感来源。跟他严谨认真的作品相比,他的生活性格于人一种巨大的反差:钝感、固执和随性。

当年他去日本跟United Arrows(日本第一家引进Carpe Diem的店铺)谈合作时,不提前换日元,因为他以为“东京这么大城市,里拉(那时意大利还没全面用欧元)换成日元或直接信用卡取钱应该很容易”,包括随后去青山的CDG办事,都是Hirofumi Kurino给的车费,“这么完全没计划的家伙,我还是头一次见到。”
Uma Wang曾讲过的“40分钟剥石榴”就不赘述了,Altieri还蹭住过Uma的酒店沙发,去买手店有沙发不坐非要坐地上更是经常。
在Dover Street Market展览M_Moriabc那会,有明亮的大堂不挑却选择在相对狭小的屋顶阁楼展示,展览期间更是有酒店不睡,带上他那个常年携带的大单肩包天天睡展厅。看起来跟市井浪人无异的他开着阿斯顿马丁DB7,在正常人看来更是“那么酷炫的豪车非要搞的这么旧”。反观他的儿子,正经,干净,有礼貌,完全的天差地别。

而一个真正在创造并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设计师,不会去在意他周遭的任何事情。对他来说,过去便是过去,这是一种任性,也是一种执着。
Carpe Diem时期Altieri本可像大多数品牌一样无限复刻自己的经典款皮衬衫,但他没有这样做,并交出了Linea这份高分答卷。现今他出街穿的鞋子是M_Moriabc,但衣服或许不会是Carpe Diem,或者说已经结束的那些项目的产品,甚至可能是随处可买的Levis或者Champion。
Hirofumi Kurino即使理解不了这个“野人”的钝感和任性,但也说“让他讨厌不起来”。人们认为花40分钟拆石榴愚蠢,活的像个“野人”神经兮兮,对过去毫不在意近乎无情,但往往也是这样诸多“Mistakes”的人更有自己的信念,也更能抓住独特的角度,然后引领他人去颠覆。直到现在,一如既往。
感知未来

在Maurizio Altieri近年做的展示中,与M_Moriabc一同展出的,还有另一个项目:Vnapersona(a person)。之所以没放在上一个标题,因为这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项目。
Vnapersona有着如同Linea一般追求“极致极简”的意味,跟Linea时期布料裁成多片的肌肉解剖相比更为简约——如同“一笔画”。
在方形面料上确定中点画圆作为裤子裆部,主体剪裁部分直接由一条线一气呵成后回到起点,裁衣时直接先裁出不规则的主体,然后裁一些细节线条再拼接缝上,无需多余裁片就得到一条立体完整的裤子,诠释了何为“由点到线,由线及面”。

Altieri说这个项目或多或少是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和“东方文化遇见西方文化”般对双方各自传统上的“结构”与东方文化中的一体式折叠结构的探讨。制成的一体式成衣如解剖学般合身,对于穿着者来说,Altieri想展示的是一种“服装内部”/“内部本身”的关系。
Vnapersona的研究过于庞大,强如Altieri依然独木难支,他希望这个项目作为一个“开源”项目,集多人之力以进一步完善。
也正因此Vnapersona从一开始只有半条皮裤(是真的只有一半)的原型成品(他说完整的原型成品丢失了),到近期跟日本知名设计师Kei Kagami合作推进该项目(这一合作的名字为Lunapersona)并在日本先锋名店Lift展示,用的是丹宁布料,版型由裤子增加到上装、面具,帽子,夹克,手套,脚掌等等,甚至还能组合成一个类解剖学的人体雕塑。

相信不久以后,Vnapersona(Lunapersona)等新Project(他还有个制包的暂时未知项目,不排除也是Lunapersona)将像20多年前的Carpe Diem一样,加上复刻了多年老本也准备发布新“IN BETWEEN”系列的Carol Christian Poell一起,再次给整个先锋市场带来光亮。

部分文字参考和图片:
NASTY Magazine; Le Paradox;AMoveableFeast——黑夜的深处,总会有光
StyleZeigeist; Nirokita——时装议题 | 剖白暗黑风格; Instagram
leslie_shady——栗野宏文on C-Diem ;Vimeo